苔[漢語漢字]

苔[漢語漢字]
苔[漢語漢字]
更多義項 ▼ 收起列表 ▲

苔是一個漢語漢字,有兩個讀音 tāi tái 苔 tāi 舌苔,中醫學名詞。 苔 tái 1、苔癬類隱花植物

基本信息

漢字

部首筆畫

部外筆畫:5,總筆畫:8 ; 繁體部首:艹,部外筆畫:5,

五筆86&98:ACKF 倉頡:TIR

筆順編號:12254251 四角號碼:44603 UniCode:CJK 統一漢字 U+82D4

基本字義

● 苔

táiㄊㄞˊ

◎ 隱花植物的一類,根、莖、葉的區別不明顯,常貼在陰濕的地方生長:青~。~蘚。~原。

苔,摘自《中華字海》《漢語大字典》 苔,摘自《中華字海》《漢語大字典》

● 苔

tāiㄊㄞˉ

◎ 〔舌~〕舌頭上面的垢膩,由衰死的上皮細胞和黏液等形成,觀察它的顏色可以幫助論斷病症。

詳細釋義

[táimoss, lichen]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艸,台聲。本義:青苔;也指苔類植物)
(2) 植物名。本作菭。又名地衣,水衣。屬隱花植物類,根、莖、葉區別不明顯,有青、綠、紫等色,多生於陰濕地方,延貼地面,故亦叫“地衣” [lichen;mosses]
苔深不能掃,落葉秋風早。——李白《長干行》。又如:苔衣(即青苔。泛指苔蘚類植物);苔岑(不同的苔生在同一山崖上。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);苔錢(即苔。因苔點形圓如銅錢,故稱);苔茸(叢生的苔蘚)
(3) 長有苔蘚類植物的東西或地方 [mossy place]。如:苔砌(長有苔蘚的台階);苔梅(根幹上寄生苔蘚的梅樹)

漢語字典

[①][tái]

[《廣韻》徒哀切,平咍,定。]亦作“菭1”。

植物名。屬隱花植物類,根、莖、葉區別不明顯,有青、綠、紫等色,多生於陰濕地方,延貼地面,故亦叫地衣。

[②][tāi]
舌上的垢膩曰“舌苔”。

音韻參考

[廣 韻]:徒哀切,上平16咍,tái,蟹開一平咍定

[平水韻]:上平十灰

[粵 語]:toi1toi4

[閩南語]:thi5

古籍解釋

康熙字典

《唐韻》徒哀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堂來切,音台。蘚也。《淮南子注》靑苔,水垢也。《陸龜蒙·苔賦》高有瓦苔,有澤葵,散岩竇者曰石發,補空田者曰垣衣,在屋曰昔邪,在水曰陟釐。《述異記》苔,又名重錢,呼為宣蘚,南人呼為姤草。 《集韻》亦作菭。

文字混淆

在報導諾貝爾文學獎時,莫言的《天堂蒜薹之歌》常被誤為《天堂蒜苔之歌》。

“薹”,是蒜、韭菜、油菜等生長到一定階段時在中央部分長出的細長的莖;蒜薹,大蒜的薹,嫩的稱蒜苗,是人們喜歡吃的蔬菜之一。“苔”,是指一類苔蘚植物。有人誤以為“苔”是“薹”的簡化字,以致把“蒜薹”寫作“蒜苔”。

拼音是tai的漢字

拼音是tai的漢字共有38個,如下:
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
相關詞條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